我讀《最好的時光》——未來不能等

《最好的時光》穹風

【感謝商周出版社提供試讀機會】

   

  何晏寧和楊時修的愛情開始得平淡,卻結束得如此悲涼與無奈。

 

  一開始看到主角是以男性為第一人稱時,還真有些興趣缺缺,卻因為答應同學寫這份心得,加上不想把心得寫得太過草率,還是繼續把它看下去。也因此,讓我想起了許多往事。

 

  當時還沒看完時,我問看完的人說內容如何,他說還好,當下僅看完開頭的我也持著相同看法,但隨著劇情的開展,我卻無法在秉持著內心的想法——不是男女主角的感情太過感人,而是楊時修的心情我能體會。

 

 

 

  開頭是寫著楊時修到澎湖一遊,帶著女主角的地圖懷舊,卻發覺那些帶著女主角回憶的店家一間間倒了,他無法再次體會那些童年回憶的心情,寫盡了滄海桑田的落寞。其實,我是有猜測過的,想說該不會女主角沒死?或者他們因為無奈而分離?總之,從楊時修口吻中,我看不出女主角已逝的痕跡,只知道他們分離充滿著無奈——這也成了作者埋的一個伏筆,讀者陷入這個局,以為他們還可能有復合的機會等等。

 

  故事內容有點狗血,但是情感的描繪上還是能打動人。他們的相識起因於何晏寧喝醉,在捷運攤上楊時修,楊時修無奈,只好帶她到酒店安置她,並且沒留下任何訊息便離開。事後何晏寧要答謝他,便約出來吃飯,並且相談甚歡久而久之,他們互有好感,進而交往然後同居,一度甚至論及婚嫁……這些都像常見的交往模式,平平淡淡的,卻很溫馨。   

 

  然而造化弄人,在楊時修幾次因工作繁忙而無法和晏寧出遊,甚至連回澎湖也沒能兌現承諾,導致兩人互有摩擦,在一次通話時,才發現晏寧有了腦癌——而她只剩兩個月的時間。最後,在多次溝通結果下,晏寧選擇不治療,和楊時修一起度過最後的兩個月。

 

  劇情到了後半部,他們兩人有時會談到來生,或者希望彼此認識的時間可以更早一些……明顯地充斥著懊悔。我想他們之所以會如此後悔,其實有大部分都是認為——未來可以等。

 

  發病前,晏寧認為和楊時修旅遊可以等,和他結婚可以等,一切都可以慢慢來;楊時修則認為,這次沒辦法和晏寧出國,還有「下次」或者「有機會」——卻不知這是最不可能實現的說詞,那不僅僅是客套,也是代表著發生的機率微乎其微——他總認為還有很多時間晏寧可以陪他,可以給他許多杯上面貼有愛心的牛奶,他可以在四十五歲以後的時光補償晏寧……太多的可以,導致最後的缺憾。其實不能怪作者太過殘忍,而是兩位主角都沒想得太多,對工作與生活無法取得平衡。

 

 

 

  不得不說在看到某些劇情,我會小小地會心一笑,也會有著共鳴,隨著男主角忽悲忽喜。  我想同學無法感覺楊時修的痛,說明她很幸福,還未嘗體會到失去至親之痛,我不是將晏寧投射於情人(天知道這人現在在哪),而是她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。

 

  父親的肝癌已拖了六年已久,一路來都沒什麼大礙我原以為他會陪我走過更多個六年,卻沒想到他只和我做了14年的父女。劇情中,最讓我痛的是,晏寧曾問楊時修:「為什麼是我?為什麼是我們呢?」那讓我想到姑姑曾和我說,當發了病危通知書時,父親茫然無助地對她和二伯說:「我那四個孩子該怎麼辦呢?」他放心不下我們,想要堅強地對抗病魔,卻終無法熬過。

 

  猶記得我見到他的最後一次面,那時他氣色看起來不錯,只是眼球泛黃。一開始,和他可以好好交談,結果道別時,他卻只能發出幾聲「咿呀咿呀」,我想他不知道自己發生的問題,當下我也沒多想,走出病房,直到站在電梯前,我才發覺淚流滿面,看到妹妹和弟弟亦是如此,隔著口罩,卻擋不住滿眼淚水。

 

  也許身體早比大腦意識到親人的離去,隔天,原以為父親會漸好,卻在上家政課時被叫出去,老師通知:父親於早上八點左右離世。當下聽到,眼淚不自覺湧上,一直以為自己太過懦弱,結果沒想到看到同在學校的妹妹亦如此,才了解無關乎勇敢不勇敢,而是只要是親人的離去,那抹悲傷都只能用淚水宣洩——因為你無法了解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轉移這股痛。

 

  我想人很多時候,都是要在失去時才了解到重要。正如楊時修恍然了解其實根本沒有太多未來可以揮霍,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讓他等,而讓他知道的代價便是失去晏寧;而我,無法好好奉養父親、孝順他,則是我一生的遺憾。

 

  如果你還在處於對工作和生活搖擺不定的狀態中,那麼我相信《最好的時光》會帶給你更多的體悟與感觸別讓自己一生有著太多缺憾!

  

  寫於2012.04.16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聞人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